2019年淮安市科技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9-03-29 浏览次数: 2095

2019年淮安市科技工作要点

 

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制订2019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

一、主要目标

2019年,淮安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年度中心工作,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统领,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方向、园区为阵地、服务为保障,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意识,拉长工作短板,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92%,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1.5个百分点。

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累计超过4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

3.新建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0家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0%

4.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个以上。

5.新入选省以上人才项目50个以上,新建校企联盟170个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强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是扎实做好国家高企申报工作。综合采取早部署早动员、举办申报业务培训、针对关键环节加强指导督促、加强对相关服务机构指导、导入高企预评审系统等措施,优化申报服务,提高申报质量。二是着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标准条件和申报程序等的宣传、指导。三是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源头培育,重点围绕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后备库,市、县区设置入库企业培育发展台账,建立挂钩帮扶机制,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给予针对性的帮扶指导,引导企业按照高企标准强化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科技管理等工作,帮助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早日实现小升高。四是积极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以更大力度实施“158”骨干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集成各类科技资源予以倾斜支持,引领产业高端发展。

2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十百千行动。一是深化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点建设,发挥好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点项目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促进江苏时代芯存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加强与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对接争取,积极推荐初步符合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条件的企业纳入省厅推荐申报备选库,力争到2020年取得零的突破。二是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会同市统计局做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与统计培训,着力提升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引导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市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立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加大后补助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对台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全年新建企业研发机构30家以上,力争新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3.加快科技型企业家培养。推动组建科技企业家协会,突出抓住企业家这群企业创新的关键少数和牛鼻子通过举办面向科技型企业家的科技政策宣讲、创新业务培训、高端创新讲坛、科技沙龙、国内外发达地区考察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家树立全球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引导企业家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强烈机遇意识、敏锐战略眼光、高超协调能力、持久学习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家。开展科技企业家评选活动,弘扬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二)促进主导产业创新发展

4.推进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一是加快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提标扩面。制定出台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引导联盟积极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支持由联盟主导、组织的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促进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在产业创新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力争服务企业超千户,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50项以上。二是推动在淮高校院所与企业紧密结合。鼓励在淮高校院所参与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平台载体;鼓励在淮高校院所选派人员通过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到县区、园区挂职;引导在淮高校院主动与企业交流对接,把高校院所的人才优势、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三是推进国际及两岸科技合作。利用好引进研发机构及机构后方单位的优质资源,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与人才引进的承载平台,组织企业参与各类跨国技术转移对接活动,广泛聚集和吸纳国际高层次人才来淮创新创业、合作交流;通过与市台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台商创新论坛活动等措施,积极推动对台科技合作。

5.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建立健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 “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作用,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定期到技术市场内登记、备案、发布科技成果,深度挖掘科技成果资源。探索科技成果备案、交易、转移转化的方法途经,简化技术合同登记程序。建立成果转化项目培育动态机制,健全成果转化项目培育数据库,实行梯度培育分级支持。修订完善市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优化引导方向,探索宽进严出、后补助为主的立项和财政资金支持方式;落实市科技改革20中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关政策,鼓励企业转化自主创新成果和引进省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全年新培育入库成果转化项目30项,培育申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项,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以上。

6.加快产业公共研发机构建设。落实《淮安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和稳定支持机制,促进重点实验室上层次、上水平、上规模。围绕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现代农业、新型诊疗技术等领域布局建设市重点实验室2-3家。对建设期满的市重点实验室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对评估为优秀或良好等次的给予后补助经费扶持,对评估不合格等次的予以摘牌。

(三)推动科技园区提档升级

7发挥智慧谷科技支撑作用。依托淮安智慧谷平台,进一步强化与大院名校的沟通交流,围绕淮安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强化高水平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中心引进,让智慧谷加快成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完善引进机构绩效考核和持续支持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鼓励和支持引进机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大院名校的科技成果来淮转化或实施项目产业化;积极引导、支持引进机构与本地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和建设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

8.推动科技园区争先进位。按照国家级、省级高新区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淮安高新区、苏淮高新区的创新资源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配套功能完善,强化统计监测,推动争先进位。纵深推进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2019年确保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评估,积极培育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基础,力争创成省级农高区,完成国家农高区申建规划编制。着力推进各类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围绕一特三提升发展方向和以亩产论英雄鲜明导向,推动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指标的园区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重点引导、支持园区培育一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检验检测平台。进一步推进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科技产业园建设。

9积极参与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切实落实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省第一次联席会议交办任务,积极支持淮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申报建设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支持马头镇打造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基地。抢抓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机遇,积极借鉴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成功政策经验,大力争取省有关部门对我市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推进两岸科技项目合作。在广泛了解台商具体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为台资企业提供有需求的服务,梳理出若干重大、可行的事项或项目,集成各类科技资源予以支持、推动,力争在引进台湾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来淮设立研发或技术转移机构、支持骨干台资企业(如敏安汽车等)建设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促进并支持高校院所与台资企业联合攻关解决一批重大技术难题等方面,实现突破。

(四)加快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10.重点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依据《淮安市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管理和经费使用办法》,定期对资源管理服务单位绩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绩效补助,对中小企业使用大仪平台支出的成本给予适当补贴。切实发挥淮安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作用,加强市场日常运营管理与服务和对运营商的监督考核,重点引进一批品牌科技服务机构入驻,注重发挥科技专员的积极作用,继续培育技术经纪人和科技专员,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系列活动,注重搭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服务机构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提升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全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亿元以上,典型的实质性服务案例10个以上,在省技术市场分中心考核中排名处于苏北前列。依托淮安智慧谷建设好省级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品牌,指导各县区、园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检验检测平台,打造地方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品牌,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

11.大力建设科技孵化体系。鼓励县区加大对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的投入力度,对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的房租、水电、宽带网络、公用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加强入驻管理,突出招引带成果的创业者和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业入驻。建立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考核评价体系,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孵化服务绩效为重点开展考评,按照考评结果进行奖补。着力提升6个国家级“星创天地”的科技内涵,进一步发挥“星创天地”在农业领域创新创业、脱贫攻坚的功能和作用。强化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业务培训和辅导,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切实调动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性,使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切实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

12.着力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稳步推进苏科贷县区全覆盖,探索设立淮科贷充分发挥市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激励银行加大科技信贷投放。继续实施科技贷款贴息制度,探索建立科技融资奖补制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实质性运作,为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撑。

三、保障措施

1.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省科技改革30市科技改革20的政策宣传和落实,督促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制订出台配套政策和操作细则。推动建立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重大问题。不断健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计监测制度,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工作督查和考核力度。

2.进一步深化科技资金和项目管理改革。修订、制定《淮安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淮安市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规程》《淮安市科研项目结题财务验收审计指引》《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档案工作实施细则》《淮安市科技咨询专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市科技改革20中关于科技资金和项目改革的一系列要求落地落实。

3.大力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调沟通,认真落实《江苏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核查异议项目鉴定处理办法》,做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培训、落实工作。推动将重点科技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内容,突出抓好市聚力创新20 “科技改革20等政策的精准推送、落地落实。

4.强化科技部门自身建设。加大先进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进一步精简科技管理流程、提高科技管理效率、降低科技管理成本,重点利用智慧淮安建设机遇,积极推动建设智慧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各类科技管理及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智能管理。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着力强化市、县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建设,优化直属机构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进一步弘扬“101%”服务理念,突出开展台资服务年活动,放大科技助企服务品牌优势。